1月31日上午11点,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首次向公众亮相!
量子芯片工作在极低温的温度环境条件下,大约零下270度。为此,量子芯片的生产需要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工艺。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志龙介绍,这条产线是由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参与设计建设和运营,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团队有60人左右,硕士和博士占比大概30%。
这条产线2022年1月投入运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导入24台量子芯片生产相关的工艺设备,孵化出了3套自研的量子芯片专用设备,生产了1500多个批次流片试制的产品,交付了多个批次的量子芯片以及量子放大器等产品。

该产线分为百级光刻区、封测区、刻蚀区、镀膜区、后段修饰区、设备孵化区。


量子芯片生产线上采用我国自研的无损探针仪,贾志龙指出,原来人工测试需要1个月的时间,通过这台探针仪,只需半天的时间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今年春年前夕,利用这条产线研发出了悟空芯量子芯片。贾志龙提及,目前正在悟空量子计算机里面调试,不久后就即将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