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季宗亮  季华资本创始合作人 上海市江苏商会理事,上海交大安泰CEO俱乐部理事。主要聚焦在高端装备制造,泛半导体行业领域的硬科技股权投资,已投资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芜湖通潮精密机械、上海兆芯、上海优睿谱、苏州芯睿科技,泓浒(苏州)半导体,托伦斯半导体设备等。

王爱阳 大湾区资本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生物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新加坡SMU工商博士在读,二十年来工作生活于深圳 香港及北美西海岸。大湾区资本定位具备智库属性的硬科技投资机构。前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先生担任董事长,致力链接全球硬科技头部资源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主持】慕容素娟  大话芯片总编 硕士,分别攻读电气自动化、新闻传播学。专注半导体领域10余年,曾就职于华为公司(深圳);后跨界进入媒体领域,在中国电子报、集微网等担任记者、副总编等职位。先后策划出版书籍《芯人物(一)》、《芯人物(二)》、《智慧家庭产业创新启示录》等。

慕容素娟:半导体投资还值得投吗?这个问题的话想请季总来先回答。

季宗亮:我们最近在看那些领域,其实有很多对标的公司在海外的就是这几年也是非常多的发生了一些并购。

所以从大的产业来讲的话,国内和国外的市场来看,它的区别还非常大,因为国外它现在半导体产业已经成熟了

但在中国当然慕容其实前面也讲了,我们其实是从2014年大基金开始的时候,然后还有相关的很多政策,包括加速应该是在2019年当时推出科创板。2018年年底进博会,当时习总书记是宣布要推出科创板,所以它的整个发展史对于国内市场来讲,它是一个新生的相对新生的,尽管说我们过去的3~4年,它已经快速的大概有200多家企业上市了,但大部分还都是比较小而美的。

还有一个都是一开始做一些是有很多行有很多半导体企业原来是可能在面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然后转型到半导体,它基本上都还是以中低端的一些产业为主,高端的玩家不多,所以从大的环境和大的产业的周期来讲,我觉得投资的机会还是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它里面也是有分化,分化就是什么?原来可能你的投资逻辑是相对比较粗犷,比如说我们芯片设计过去成立了那么多的企业,有一些它可能有一个单品的销量王,他可能就能上市了,这是它的产业带来一个红利,它抓住这么一个机会。

但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或者说这样的一个红利期,它我相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很多公司都是对着这样的一个目标,但是产业发展它渐渐向深水区发展以后,它整个产业的逻辑和玩家也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包括投资机构所说能看上的或者说投资的标准,每一家公司它有它的投资策略,还有它的整个投资的体系,它的标准可能对企业的要求可能是更加的是有相对的明确性,比如说是不是有技术创新,有没有一些技术壁垒,能不能走到国际市场,你能不能形成细分领域里面的一些先进性和优势性,所以这样的话对于创业团队或者说对于企业本身来讲。

对于投资机构来讲,它的要求都提高了很多。

所以我们现在的话可能从行业里面会做一定的梳理,肯定不像在之前那样,看到一个比如半导体的标的对吧?

营收规模怎么样,这个里面利润多少,然后未来的成长多少,这个就比较简单,但是因为这几年的发展以后,有一些行业里面已经有玩家在细分领域里面上市了以后,对于后来者来讲它的要求会更高。因为你打比方讲,你可能刚上市的第一家,你市场的容量,你可能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它给它的预期是比如我假设说是100分的话,他没有其他的对标企业,我占了15%,他的想象空间还有85%的想象空间,在后面的玩家来讲的话,它的整个估值体系也会发生变化,你的竞争格局也是不一样。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投资逻辑就是一我们要看主赛道,至少说可能主赛道是不是已经有很多原来的玩家,或者说已经有上市的,有特别做的优秀的,可能我们会关注点会降低一点。我们会关注那些可能在原来在细分领域里面可能没有太多的玩家,你确实又有非常不错的技术的先进性和领先性,你可以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做出可以替代进口或者说是有更加优化的产品来。

所以我们可能是觉得在这个领域的话,我们觉得还是有一些机会的,但是可能对创业团队和本身投资机构来讲要求可能会更高,我们现在基本上也是会越来越向前,更早期的项目去看,然后有一些国内可能主流玩家不多的,但是总体来说在在这个发展周期当中,供给的好的优质标的确实是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因为该上的有很多都上了,然后你要再找洼地其实蛮难的,所以就要看你的眼光,还有你的是不是能给企业能赋能,能有机会陪同企业一起成长,这个是我的一些观点。

慕容素娟:想问一下季总你们投的那些赛道都有哪几类,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

季宗亮:好好。是这样,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在设备和零部件还有材料是非常缺的,但这个领域里面它需要沉淀的时间,我们当时台湾地区去考察过,台湾地区叫这个领域叫黑手。是因为他做了很多是脏活累活,可能会在一线做一些生产零部件,你做研发的话手经常是黑的,所以他叫这个行业叫黑手,所以很形象。

就这个领域的话你的心态可能要好,然后它的积淀也非常高,它就是不断的摸索,然后它是一个很多所谓的高端人才,他可能不一定愿意去做,但这个必须又需要一帮匠人心态的这样的工程师在一线去摸索,在这个领域里面,可能大家现在也知道被卡脖子的设备什么关键,很多也是关键零部件也是非常缺的。

慕容素娟:像咱们说的一些国产的半导体的设备,你可能半导体设备自己有能力去做,但是设备里面还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元器件,如果这些关键元器件还是进口的话,国产的半导体的设备其实还是有这样被卡脖子的这种隐患。

季宗亮:对。所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残酷又非常急迫的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还是比较欣慰,在这些每一个领域里面,都有一些还不错的团队在想尽办法去攻坚克难,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主题一样,它是需要时间的,它需要时间,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还要跟你配合,一起跟你去研发,你光一个人在家里面琢磨没用。

所以有些关键零部件其实非常难。

慕容素娟:所以一定要给他们这样的成长的时间。另外一个光有技术和产品还不行,还得有这样的一个产业的生态,让产品在这样产业环境里它能使用,能不断的迭代优化才行。

季宗亮:对。

慕容素娟:谢谢季总,非常详实的分析,请爱阳总从您的角度来来分享一下。

王爱阳:首先非常肯定的说半导体的投资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原因是半导体未来10年的这个行业的增速一定是高于中国GDP的平均增速的,它是一个有超额增长的行业,这个就不展开了。

好的,所以在这里边自然就有很多投资机会。第二从我们的策略,我是用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叫做天时地利人和来讲讲我的三句话策略。

天时我们会围绕因为现在汽车显然是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它能拉动的半导体,这是包括终端产业链,我们也刚刚投了阿维塔,就是华为和长安和宁德市联合造车这个项目,也围绕大厂的供应链在看在投,这是天时。地利呢,我们大湾区资本在粤港澳大湾区,所以我们围绕大湾区的三个大厂,一个是华为,一个是比亚迪,一个是富士康,围绕他们在做这样的一个布局和投资。第三人和呢,我们也是有幸和产业前辈张博士有合作,他对产业链的空白点有一种长时段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也在做这样一些推动和布局的事情。

同时来说我的董事长是原来微软的中国区总裁,也是担任过富士康工业互联的董事长陈永正陈总,我们围绕这样的前辈他周围凝结的资源,这是更根本的是人和了,我们按照这个来展开。

其中,季总讲的设备和材料这方面,我非常赞同,有很多机会,它的特点是在一些比较历史的市场上,刚才季总讲了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黑手,这黑手往往是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包括它的核心人员,他们的特点可能是比较年长的,未必是小年轻,有很多knowhow(技术秘诀)积累在工艺上。

里边有两种,一种是在全球都是前沿的一些创新性的东西,另外一种它是稳定的,但是是把在国外已经量产东西在中国再做一遍。

慕容素娟:好的,谢谢爱阳总和季总的精彩份享。

作者 Ziche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