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号,大话芯片研究院与上海银行联合举办的闭门沙龙2023硬科技出海交流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浩风律师师务所合伙人白洋铭围绕《硬科技企业海外落地合规关注要点》进行了分享。

01

上半年美国“实体清单”数量超过去年总数

白洋铭指出,2023年上半年,总计有88个中国实体和个人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分6次加入实体清单,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实体和个人总数(69个)。上半年,BIS更新了一次未经验证清单(UVL),共有14个中国实体于3月24日同批被加入UVL。

“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主要是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出口管制,另外一个是制裁。”白洋铭表示。在出口管制方面,出口管制跟物料有关,还有涉嫌高科技监控的。在制裁清单方面,上半年截止到 6月30日 的数据,有 76 个实体和个人被加入到 OFAC SDN名单,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这个数,去年全年一共49个,目前的态势是越来越严峻的。

此外,2022年中企海外并购下降52%,投资重心从欧美转向东盟国家、巴基斯坦、阿联酋等。

白律师提到,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保持稳定,部分行业对外投资增长较快。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9%;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8%。

不过,2022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为287.4亿美元,同比下降52%,创历史新低。2022年中企海外并购行业分布,从按交易数量计,前三大热门行业为TMT、先进制造与运输以及医疗与生命科学,占总量的一半。

根据并购金额来划分,中企并购的前十大目的地是:美国、新加坡、荷兰、日本 、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

白洋铭律师说道:接下来出海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中企不管是去海外收购,还是说去做少数股权的投资,与架构的关系非常大。”

从当前来看,海外出境并购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不管商务部、发改委,还有外汇、反垄断等一系列。如果直接投资,特别是少数股权投资,相对来这种障碍会少一些。

02

近年海外出境并购案例剖析

白律师通过分析几个近年来的实际案例,展现了一些企业在海外出境并购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2023年7月份,是美国对全球多晶硅供应商通威的打压。白律师指出:“通威被美国打压理由非常牵强,实际上该公司并没在X J 设工厂。美国这个指控一出,对于我国来说,其他地区的生产的多晶硅等光伏组件都会被制裁,全国范围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都会被打压。制裁以后,美国的企业仍有需求,接下来美国会把这些产业本土化。中国企业面对指控,申诉短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时间,才能从这个清单中给拿掉。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

白律师指出,不仅仅是光伏企业,就还有像棉花等一些原材料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白律师选择的第二个例子很特殊,一家企业从泰国采购了来自伊朗的原材料。这个交易与美国没有任何关联,而企业被处罚的连接点是因为使用了美元去支付货款。

他们交易是用香港的一家银行和泰国的一家银行,这两个银行在美国都有分支机构,然后基于这个连接的关系,就导致这两个金融机构在美国面临高额的这个反制裁的处罚。”

受罚的这家公司主动向美国财政部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报告,然后达成了和解,最终罚款金额才得以较少。足见美国长臂管辖伸得有多长。 

最后一个案例,白律师让各位企业家要特别注意,是有关反腐败的。

“他们为争取项目,对项目方对接人提供了旅行、住宿、高档酒及相关礼物,这些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金额也不大,但在美国这个就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肯定是会被入刑的。”

然后白律师强调,出海的中国企业也会涉及到中国的反腐政策,行贿海外的组织机构、政府官员,也会构成中国的行贿罪,千万不要以为在海外做的一些事情就不受中国的管辖,这个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03

海外运营架构考虑的三大问题

现在海外投资架构常见的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绿地投资,即在海外新设一个注资或合资的公司。第二种是海外并购,并购完后就变成海外标的控制人。这两套架构涉及到的海外审批流程并不一样。

白洋铭指出,考虑资本出境海外运营时需要考虑三大问题:

第一个是海外设置公司,是用来做国内业务的扩展?还是未来可能会在海外独立融资?这会涉及到反垄断申报、国家安全审查、外资准入限制性要求、行业前置许可要求等。

第二个,如果是独立融资,是不是会有可能在海外独立去上市?这个就涉及到选择的设立地是不是符合海外的上市规则和要求,比如:ODI手续、ESOP方案是否合理等。

第三个是,境内的上市公司到海外投资,海外公司独立以后,会不会在海外再去做一个二次上市?这个包括:转移定价/资本弱化问题、东道国是否有外汇管制、特定行业涉及的合规要求等。

此外,出海投资还需要关注诸多事项,包括:ODI/37号文登记备案、反垄断申报/国家安全审查/外资准入、劳动(激励措施、竞业限制、关键员工保留、外籍人员工作许可等);知识产权(FTO专利侵权分析(Free To Operate)、专利有效性分析——已注册专利稳定性和已申请专利的授权前景、税务(从个人和企业税务筹划角度设计出海投资架构方案;转移定价、资本弱化问题)、争议解决(尽调中发现的潜在风险敞口须体现在并购价款或交易文件中)、创始人财富规划等方面。

如需进一步交流,请与小编联系

作者 Ziche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