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季宗亮  季华资本创始合作人 中共上海江苏商会秘书处支部副书记,上海市江苏商会理事,上海交大安泰CEO俱乐部理事。主要聚焦在高端装备制造,泛半导体行业领域的硬科技股权投资,目前已投资: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芜湖通潮精密机械、上海兆芯集成电路、上海优睿谱半导体设备、苏州芯睿科技,泓浒(苏州)半导体,托伦斯半导体设备等半导体企业,季华投资希望未来可以在国内半导体关键装备零部件领域卡脖子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王爱阳 大湾区资本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生物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新加坡SMU工商博士在读,二十年来工作生活于深圳 香港及北美西海岸。大湾区资本定位具备智库属性的硬科技投资机构。邀请前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先生担任董事长,致力链接全球硬科技头部资源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主持】慕容素娟  大话芯片总编 硕士,分别攻读电气自动化、新闻传播学。专注半导体领域10余年,曾就职于华为公司(深圳总部);后跨界进入媒体领域,在《中国电子报》、《集微网》等担任记者、副总编等职位。先后策划出版书籍《芯人物(一)(2022)》、《芯人物(二)(2020)》、《智慧家庭产业创新启示录(2018)》等。

01

芯片投资变冷 企业融资难怎么办?

慕容素娟:投资热时,是资本围着创业项目转;投资变冷后,倒回来,又开始企业四处找投资机构。有些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和客户了,也有技术实力,但是他需要去做新的技术产品研发,需要投入,当前融资非常难,您有哪些建言?

季宗亮:认为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一个答案,但是我觉得也是应该尊重的一个事实,是这样。如果你真正的是做一些国产替代或者说是有技术创新的,我相信就是你的痛苦是短暂的。

如果在某一个领域你却做的确实不错,你到了C轮可能你的估值当时也比较高,但我相信只要你的团队还不错,然后你的产品也是有前景的,我相信还是能融到钱。

是因为现在投资机构越来越专业了,即使有一些新加入半导体产业投资的一些机构,只要手上有钱的,我相信他经过几年的历练也好,几年的磨合也好,我相信他也是看得懂,他对投资标的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你确实有技术创新有壁垒的,还是有机会可以融到资可以能活下去。这个可能就创始人他是不是可以能比较全面和比较真实的能把他们的能力可以诠释表达出来,让一些机构可以知晓。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有一些确确实实就像我们刚才在说的,你就是做了替代国产,这个行业里面原来就已经有不错的玩家做得很好,你又跟他做同质化的产品。

很多就没有C轮和D轮了,所以我觉得也是很残酷,就是优胜劣汰,有些你播种播了那么种开了那么多花,不是每一粒能开到最后开花结果。

02

融不到资的芯片企业,将何去何从

慕容素娟:现在有些企业本身它已经完成A轮和B轮,正常情况下可能C轮之后,就离上市不远了,但是现在出现资本冷却之后,融不到钱的企业该怎么办?

王爱阳:我印象中美国的半导体企业上市企业是没有200多家的,应该是100家左右。设计公司,中国据说有2500多家,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

这些(融不到资的)公司它的出路,我想是被并购,因为你公司能不能存活下去,它本质还在于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本身有没有价值。

实际上我们有两种,一种是比如说对企业做这个破产重整,他最终这个公司有没有重整价值,就在于它究竟有没有一块产品和服务是确实有价值,你只要有产品和服务确实有价值的,你就会找到对应的对价,你或者是进入已经上市的公司的版图里面。

因为我们看最近我刚好在看材料的项目,一个填补空白点的,我们去看日本的信越化学,它都是有非常多的部门,它每个部门是一个产品线,或者你去分析德州仪器的发展史,他们现在成为这样万亿级别的公司,它是经过几十年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这样一系列的并购,也就是季总讲的把团队汇集起来,有共享一个后台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儿。

我想对整个行业来说,对这些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好的出路,也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 Ziche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