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与《芯片战争》作者Chris Miller现场对谈,从历史的纵深与地缘政治的大视角,了解硅时代的半导体竞合新赛局与台湾地区的挑战!

米勒:TSMC的T为什么不是德仪的T?
米勒表示研究早期,就看到德仪的档案。米勒看到一份有趣的1976年策略规划会议的文件,文件提到,晶圆代工的模式,设计和制造分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这个50年前的创新想法,我们现在习以为常,这正是张忠谋写的文件。这份文件在德州写的,但为何台积电在台湾地区诞生?我觉得美国企业因为自己太成功,没有继续创新,台湾地区则有几位有远见的官员,不断支持台积电的发展,为台湾地区带来推进科技发展的好机会。
张忠谋:李国鼎的支持很关键
张忠谋表示,《芯片战争》是一本精彩的好书,这本书我完全认同,也许有些小小要修正之处,例如,过度强调政府在台积电成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其实政府只是投资者的角色,而且还不是心甘情愿的投资者。其中有个关键人物,就是李国鼎先生,他是唯一相信我的人,政府里只有他相信我,如果不是他,政府当初也不会投资台积电。台积电成立七年后,1994年公开挂牌,上市以后,政府立刻把48%的持股卖掉,简直是巴不得立刻卖光,当然政府有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
张忠谋:创建台积电时,只希望公司可以活下来
米勒提问张忠谋,创建台积电时,预期之后的十年二十年会有什么结果?
张忠谋表示,1987年建立了台积电,当时只希望公司可以活下来而已,我不想让政府失望,因为政府当时给了台积电半数的投资,前几年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从1991年开始,台积电成长飞快,年复合成长率连续十年超过50%。张忠谋表示,当时没有预料到台积电会有这样的规模和可能性。
张忠谋:台积电与400个伙伴共舞,英特尔从头到尾是一个人在舞池跳
主持人提问,英特尔在美国打造自己的晶圆代工有什么利弊?米勒认为,半导体供应链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可能会花很多钱,技术也没有比较好。很多公司尝试要与台积电竞争,台积电有经济规模优势,别人很难竞争。米勒表示,从他的研究看来,从头打造晶圆代工,并不是那么容易。
张忠谋补充回应,引用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讲过的比喻,台积电已经学会跟四百个伙伴一 起共舞合作,英特尔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舞池跳舞。
米勒:芯片制造多元化跟集中化,要达到微妙平衡
对于地缘政治的风险,冲击芯片制造。米勒分享,芯片制造需要经济规模,但也要考虑如果过度集中,稍有差池,世界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地缘政治,现在比过去更危险。芯片制造多元化的效益,跟集中化带来的规模之间,真的要达到微妙的平衡。
张忠谋:美国制造的成本比台湾地区高出至少50%
对于多元化供应链,张忠谋表示台湾地区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时,这已经是进行式,成本势必会上升。张忠谋预期美国制造的成本比台湾地区制造多50%,这可能还被低估,“比我被低估的比例更被低估了”。
张忠谋:台湾地区的竞争优势在「工作文化」
台湾地区、日本、南韩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人和工作文化。在芯片业, 我们要让机台全年无休24小时的运作,如果在美国机台半夜故障,大概要隔天早上才会有人来修理,如果在台湾地区,半夜两点就修好了,这就是工作文化产生的竞争力。台湾地区有很好的技职学校,培养出很专业、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这些负责维护几台的技师扮演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