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号,“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六届全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在武汉召开。在同期举办的集成电路EDA高峰论坛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发起人、清华大学教授周祖成剖析总结了我国EDA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当前中国EDA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下为周祖成教授发言的要点提炼:

01
中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的两次海归潮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迎来第一批海归潮。黄昆、谢希德等一批海外学子回国,建立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国内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头。当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紧追美国,稳稳的世界第二。
后来集成电路产业逐步落在落在后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尽管国产“熊猫”系统在80年代初做出来,又因为“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导致后面的技术研发中断,因为我们当时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办法。
开始转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77届到89届我们自己培养的新的大学生。我教了他们本科和硕士。实事求是地讲,再想教,我也教不出来了。我们没有跟上国外EDA的发展,也没有到过国外EDA公司接触实际的EDA环境,只在引进他们一些工具后,我才按照外商大学计划购买EDA工具后,才有机会接受国外EDA产商的培训的。
2000年以后,77届到89届我们自己培养的这一批大学生,出国去国外学技术、并在国外大公司取得工作经验后;纷纷回国创业。陈大同、尹志尧、赵立新等开启了第二批的海归潮,至此国内才开始有了新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能。
2018年,美国看到我们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了,就开始遏制我们的产业发展。现在,我们终于有“脖子”被人家卡了,过去连“脖子”都没有,卡什么?
我们不要抱怨、责怪,以前家里穷没有办法,现在开始富起来了,我们有力量做一些思考。
02
中国EDA占据天时、地利和资金多
当前,国内EDA具有天时、地利和资金多。
天时是国家当前强调创新,强调有自主可控;地利是国内大量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需要EDA工具,可以说,EDA相当于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光刻机。钱也多,国家有大基金,民间投资找到我家问我怎么EDA投?我说“投人”。
我们早在1995年就在媒体《国际电子报》上开设“EDA讲座”,从1994年9月到1995年的5月,历时近9个月的时间,每周一个版面写6000字,向电子相关产业和院系的从业人员普及和介绍EDA。
那时是1994年,也说明我们不是没有意识到EDA的重要性,但我们只能做宣传。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们在实打实地在干!
2018年,受倪光南院士之邀调研国内EDA企业,一个夏天走访全国7个城市,调研国内EDA领域的近300名企业家、专家和学者。在2个月调研的基础上,又撰写了近2万字的EDA调研报告。
中国EDA产业,需要靠国内EDA企业在“点工具”上突破。国内EDA企业要做就争取做到世界第一,如果不干到世界第一的话,有国外三大EDA厂商在,谁买你的EDA?!
你们比我们年轻,你们赶上好时代,应该把“做到世界领先”作为目标。
03
系统级设计是国产EDA反超的关键点
EDA产业过去比较关注的设计,现在国内EDA要想突破,要把系统级设计当作一个关键。系统级设计在国外也是开始,我们也是开始,你不要在人家那种很强的领域去竞争,如果这样做,就像个傻小子去跟姚明比高度。
为什么强调系统级设计EDA?系统级设计优化是跟当前正在发展的AI(人工智能)产业紧密相关。每一个AI行业的本身都会有一个行业标准,每一个行业标准就是一个IP(知识产权)。
国家领导人强调一定要抓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在系统级层面跟产业对接结合,抓到很多个产业的IP的东西,我相信我们EDA会在这个层面反超。
我觉得这不是弯道超车,是变道超车。从交通规则来看,一般弯道都会写“前方弯道小心慢行”。怎么能弯道超车?!如果按弯道超车这个提法,那么交通规则就得修改;显然,弯道超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
EDA行业很难入行,但是进去的人又很难出来。我衷心地呼吁,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EDA企业,你们都要支持大学计划。你培养的人用惯了你的工具,他将来去搞设计的时候,才可能建议老板买你们的工具。特别是我们国内的EDA公司,要重视在大学推进EDA的大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