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国内CMOS龙头企业格科微举办20周年庆典暨临港工厂投产仪式。格科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致辞表示,Fab-Lite新模式将引领中国芯未来。

赵立新指出:”我于2003年得到我高中同学夏风、梁晓斌200万美元的投资,从硅谷回到中国上海张江,和我清华大学82届的师兄李文强、85届的同学魏军创办了格科微,至今已是20个年头。”

格科微的主打产品是CMOS图像传感器和LCD显示驱动芯片,这是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市场规模第四第五的产品。CIS及LCD产品,全球每年是每个月70万片12吋晶圆的规模。如果格科微能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这两个市场30%的市占率,对应的硅片数量也就是20万片/月。

格科微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出货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占到芯片出货量的30%,但是销售额只占5% ,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高端产品。格科微建厂的初心,就是为了打破高端图像传感器的制造壁垒,研发出与世界一流图像传感器公司一争高下的技术。

2020年3月,格科微与临港签约,投资规模从70亿提到了150亿。

赵立新幽默地说道:”站在今天回看,这个决定对于格科微来说实在是太正确了!我只是有点后悔,地实在是拿小了!“

他表示,临港工厂聚焦创新工艺的研发和有特色的定制化产品生产,希望采用FAB-Lite的模式,尽可能地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免中国半导体产能的重复建设。


赵立新从研发方向、工艺路线、产能调节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FAB-Lite模式。

研发上讲,Foundry厂工艺开发的特点是“小步快跑”,关注主流工艺及手机主要产品,强调的是“高性价比”。临港工厂工艺开发的特点是“大步跨越”,专注更具前瞻性、突破性的创新,以汽车、安防、手机等高端的、高毛利的产品为主,强调的是“高性能”。

工艺路线上来讲,Foundry厂是BDTI的工艺路线,这是Sony、TSMC的主流工艺路线;而临港厂是FDTI的工艺路线。两个工艺路线,好比“倚天屠龙”两把神兵利器,各有千秋、相辅相成,能助力格科微做出有创新力、有竞争力的产品,比如单芯片高像素、双模拟增益、HDR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产能调节方面,临港工厂是2-3万片/月的产能,Foundry厂是7-8万片/月的产能。我定义临港工厂是个产能蓄水池,对格科微供应链,乃至整个半导体产业链起到调节作用。在产能紧张时开足马力,专注生产;在产能松动时专注研发,厚积薄发。

当前,格科已经发展成为芯片设计在张江,工艺研发和部分晶圆制造在临港、特色封测在浙江嘉善的半导体全产业链集团。

作者 Song, Xu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