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宋仕强,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民营经济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电子信息专家库成员、华强北商业研究专家。宋仕强曾任某国际地产上市公司CEO,现投资经营深圳市萨科微半导体有限公司与深圳市金航标电子有限公司,打造萨科微“SLKOR”和金航标“Kinghelm”品牌。

近年第四次产业链转移话题热度持续升温,因为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等比较劣势,外资在中国的部分产能逐渐往东南亚和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疏散。华强北的崛起的要素是第三次产业链转移,从日韩转向当时有人口红利的中国大陆
在新一轮产业链转移中,华强北有哪些危与机,有何应对之策?
针对这一话题,宋仕强分析指出,尽管产业链部分向东南亚等地转移,我们可以看到,转移的东南亚等地方的产业,包括大型跨国公司和大品牌,大多数都是组装生产型的工厂,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资源消耗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
他认为,鉴于华强北的商业模式,华强北无需过多担心产业链第四次转移,华强北本身是电子元器件大的集散地,是电子硬件产品供应链的节点,渠道优势明显,加上电子元器件有标准化程度高、方便运输和存储的特点,现在社会信息的传播、货物的运输比较方便,华强北的电子元件产品完全可以覆盖和服务这些地方!
近年来,华强北人在外贸这一块已经开始布局,很多跨境电商公司成立,很多公司也成立了海外销售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金航标萨科微的海外市场和销售部的营业额也屡创新高。华强北发展起来的东捷仕电感在四年前就在布局东南亚了,现在印度市场的发展非常不错。
宋仕强谈道:“事情发展是有阶段性有窗口期的,产业链转移对华强北而言同样是一个新发展阶段和新机遇。何况深圳市华强北本身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华强北的供应链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韧带关系,这种体系很难被打破。”
比如,萨科微可控硅打入印度市场,客户的样品确认就花了一年,现在是第四年订单才稳定了,有了几年的信任度后,kinghelm金航标的产品也导入他们的供应链体系了。从这一点就知道供应链的磨合和转移,都是需要时间的。了解华强北就知道其产品特点,这类电子产品本身要求精度高,需要精准的配对,反过来要求产业链更专业,就有了难以被替代性。
宋仕强进一步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只要人力成本优势不再,或者自然资源不能够支持产业链分工形成价格洼地,必然会引发下一轮产业转出,产业转移无法避免,要做的是把握这次转移的机遇。”
在这样的思路下,宋仕强力推萨科微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公司产品销往多个海外国家,包括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除了产品出口数量增加,种类增多,国内如华强北的很多企业,以往是ON安森美代理商,现在很多卖萨科微的产品,以前卖泰科TE和莫仕molex的连接器,现在改卖金航标的北斗天线连接器,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
为何做到这一点,宋仕强谈到具体的做法,他将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使得企业处于价值链的核心,企业的成长非常快。同时,他们建立海外官网为切入点,从行业上游切入,使公司有了定价权和博弈的筹码。此外,成立研发团队、建实验室、建立工厂,推进形成强势独立品牌。
“跟东南亚国家比,华强北有供货的渠道优势,它是一个大的集散地,还是个大的蓄水池,我们能在华强北调到货,他们其他人调不了货,过来都不认识人了,我们把华强北的优势利用好。”
宋仕强指出,华强北的集聚效应,还有华强北的溢出效应,实际上它都是很明显的,华强北是一种现象,所以适用于大华强北。
“用华强北的优势去覆盖他们(越南等),甚至就对他们进行一个居高临下的狙击,他们哪里是我们对手。” 宋仕强坚定又自信地说道。